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胜者为王败者寇!这句话对此时奉命北上的诸葛亮来说深有体会。作为一名居住荆州多年的人来说,此番北上,路上的所见所闻让诸葛亮是惊忧参半。
惊得是路上所遇到的百姓与记忆中的截然不同,打仗了,百姓自然担惊受怕,唯恐遭遇兵祸连累,但百姓的脸上却看不到有许多对未来的担忧,虽偶尔还能发现有那么一丝忧虑,但相比起生活在荆南的百姓,那情况已经好上不知多少倍。
至于忧自然是担忧刘备的前途,他与刘备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刘备兴,他诸葛亮自然也能跟着沾光,一展抱负,可若是刘备玩完了,诸葛亮也就跟着玩完。当然诸葛亮也有第二个选择,就是舍弃刘备投靠朝廷,但诸葛亮本人过不去自己心里那道坎。忠臣不仕二主,既然当初决定出山辅佐刘备,而刘备又没有亏待自己的地方,那自己自也没有舍弃刘备而转投朝廷的道理。
在路过襄阳的时候,诸葛亮见到了自己的一个熟人,倒不是说诸葛亮在荆州没有熟人,而是这个熟人与众不同,曾与诸葛亮共事过一段时间。
“伯常,一向可好?”诸葛亮并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主动与马良打招呼道。
“有劳孔明挂念。”
诸葛亮在荆州可称得上是朋友的,没几个,主要还是诸葛亮自身眼光高,对待俗人一向不愿搭理。这一点就比不上司马懿,三教九流他都能处的不错。能入诸葛亮眼的,马良算是一位,算上马谡、孟建、崔钧,四人合称卧龙四友。
不过眼下五人各为其主,还留在刘备身边的就只剩下一个诸葛亮。马良、马谡是因为反感刘备的屠城之举,失望而去,而孟建则是在去南蛮联络南蛮王孟获时被汉军生擒,这三人诸葛亮都不会去计较他们的离去,毕竟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唯独崔钧,诸葛亮直到现在也不愿意原谅。
别的人要么走时打声招呼,要么失手被敌所擒,唯有崔钧走得不是那么光明磊落,打着回乡祭祖的名义一去不复返。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觉得留在刘备这里没前途,打算另寻明主,这可以理解。但为了方便离开就陷人于不义,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虽然后来崔钧使人来说迫于家族的压力不得不离开,可诸葛亮却并不因此就原谅了崔钧。
老友重逢,虽然如今各为其主,但却并未影响彼此间的友情,马良略尽地主之谊,接过了接待诸葛亮的任务,而诸葛亮在高兴与老友重归于好的同时,也想要借机探听一下朝廷是否真的有意罢兵,毕竟眼下的形势对朝廷有利,曹操失败,朝廷已有余力对付其余三家诸侯。这时候同意谈和,诸葛亮怀疑这其中的诚意。
马良比较老实,是真拿诸葛亮当朋友,对诸葛亮的试探也没察觉到,可马谡就比较不好糊弄了。当初马良兄弟投奔了刘备,马良独当一面,马谡则被诸葛亮留在身边帮手,二人相处的时间要比马良久,对诸葛亮的为人,马谡也比马良更清楚。
马谡没有当着马良的面拆穿诸葛亮的把戏,好歹也是当初自己最佩服的人,不好不留几分颜面,但等马良回去休息,就只剩下诸葛亮和马谡的时候,马谡便把话说开了。
“孔明兄,此番朝廷同意罢兵没你想得那么复杂,究竟原因只有一个,当今天子乃是仁厚之君,不愿百姓受苦。我可以告诉你,不久之前凉州发生蝗灾,为了保证凉州的百姓不受蝗灾的影响,朝廷对外的兵事自然需要停一停。”
“……幼常,对不住。”诸葛亮沉默片刻,面露惭愧的说道。
“孔明兄不必道歉,你我相交甚厚,这种本来就藏不住的事情,说与你知也并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我兄长待人宽厚,你这么做的确有点不合适。而且孔明兄,我实在不知你为何到了此时还要力保那刘备?那刘备虽有荆南、交州二地,但观现今天下形势,他迟早会被朝廷所灭……”
“幼常,尽人事,听天命。岂不闻忠臣不仕二主。”诸葛亮打断马谡的话道。
“……好吧,既然你执意如此,那就权当我没说。孔明兄若是还有什么想问的,不妨直接问我,我会捡可以告知的说。”马谡也知道诸葛亮不是自己三言两语就能劝说的回心转意的,遂转移话题道。
诸葛亮对此倒没客气,套话也是很累人的,既不能让对方察觉又要弄到自己想知道的事情。既然马谡肯说,诸葛亮自然乐得轻松。当然马谡说的是不是真的,那就要靠诸葛亮自己来判断了。
诸葛亮与马谡你问我答到半夜,才停下了谈话,各自回屋休息。次日一早,诸葛亮告辞离去,有了马谡的解惑,虽还不能对此次长安之行胸有成竹,但至少心里有点底了,不像同样身为江东使者的顾雍那样两眼一抹黑。
作为孙权背后的支持者,孙权在得势以后也没亏待了顾雍,顾家也因此得到了重用。此番长安之行,孙权对顾雍寄予厚望。顾雍也知道孙权为何如此急迫的想要停止战事,倒不是孙权爱好和平,而是孙策好赖也做了十余年的江东之主,孙权刚刚上位,要做的首要事务当是铲除那些心向孙策的异己,以免留下后患。
对于孙权上位时说等孙绍成年后就会让位的许诺,顾雍只当是放屁,孙权要真不拿江东之主这个位置不当回事,又何必暗中笼络多方势力支持自己。好不容易才弄到手的东西,岂能轻易拱手让人。
眼下孙策的家小包括孙绍在内的下落除了有限的几人知道外,整个江东几乎就无人知晓,孙绍能不能活到成年,顾雍反正是不怎么看好。
这世上有些事可做不可说,就比如孙策家小的下落,顾雍当然不会去触孙权的霉头,但江东有人却不识时务,高宠、贺齐这二人就不止一次询问孙权,希望可以去探望一下孙绍。
高宠原是刘繇部将,代替了演义中与孙策在神亭岭激战的太史慈,与孙策不打不相识,归顺孙策后对孙策忠心不二。而贺齐虽声名不显,但却是个有大本事的。江东南部山越为患,只要有贺齐坐镇,山越便不敢造次。
这二人对孙策的死活很是关心,虽然对孙权继任江东之主一事保持了沉默,但孙权却不敢认为这二人就没有扶保孙绍上位的心思。只不过这二人手握重兵,轻易动不得,孙权也只能耐下性子徐徐图之。
不过对于高宠、贺齐的死活,顾雍并不是很关心。家国天下,顾雍首先关心的是顾家在江东的利益。先前由于随陆家一同支持刘备,结果在孙策取了江东以后,顾家并不受孙策待见,在官场自然也就没有什么能撑得起场面的人。这也是为何顾雍会选择支持孙权而并非孙策的理由。
离开了江东,进入大汉控制下的豫州,当地百姓给顾雍的感觉立马就与在江东时感觉的不一样。都是刚刚结束战事的地方,豫州的百姓已经在当地官府的帮助下开始恢复日常的生活,而江东的百姓,却还在为此战战死的亲眷发丧哀悼。
豫州百姓的家中不是没死人,可当地官府的安抚很及时到位,不似江东只是将战死者的骨灰送到,放下一点少得可怜的抚恤金便算是完事,百姓难过与否,官府不管。而豫州的官府却是除了可以让一家人半辈子不愁的抚恤金外,更是派人亲**问帮助。两厢一对比,自是得到安慰的百姓恢复得快。
在感叹大汉官府工作到位的同时,顾雍也在犯愁此行前往长安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孙权所交代的任务。
两家谈和罢兵是主要任务,其次便是看看大汉内部是否有机可乘,最好是可以搅乱人心,令朝廷无暇他顾。但顾雍对这个任务却不怎么有信心,看官府中那些官员对待百姓嘘寒问暖的表现,想要挑动百姓对官府的不满何其难也。
大汉的百姓是最懂得知足的百姓,只要官府没有苛捐杂税,没有随意摊派,但凡生活还能过得下去,百姓就不会有造反的心思。民以食为天,这些年来大汉风调雨顺,积攒下不少粮食。此番对外的战事只是进行到一半便中止,预期准备的军粮都没用完。哪怕是凉州今年闹了蝗灾,只要朝廷救灾及时,百姓压根就煽动不起来。
“老爷,到汝南了,是否进城歇息一晚,明早再走?”马车外有随从轻声请示道。
顾雍掀起车帘看了看天,见天色不早,便点头道:“就依你所说,今晚在汝南歇息。”
顾雍是江东使者,进了城自然要接受官府的安排,不可能随便找个客栈住一晚。汝南官府的安排还让顾雍满意,清静小院一座,虽然不大,但胜在雅致。用罢了晚饭,顾雍独自在房中看书,打算等过一会再安寝,却不想这时屋里来了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