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独自面对(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当天,没人来打扰杨屹他们。

卡丽皇后安排的内侍送来了食物与饮料,直到杨屹他们入睡,艾米都没来拜访,大概抽不出空来。

当然,这不是坏事。

杨屹舒舒服服的睡了一觉,还做了个美梦。

虽然内侍送来的食物并不可口,那些饮料更是像白水一样,让重口味的沈诚闻与杰克逊很不满意,但是客殿的床铺却非常柔软,而且完全符合人体工程学,躺上去之后,舒服得杨屹都快**了。

这一觉,杨屹睡到了大天亮。

在他醒来的时候,内侍已经把早饭送来。沈诚闻与杰克逊在花园里面晨练,林凤的房间里没有动静。

杨屹没多想,匆匆吃了造反就去了花园。

那些食物确实不敢恭维,至于隐灵族的饮食习惯,杨屹没有半点兴趣,反正跟人类的差别很大。

至于林凤有没有起床,杨屹觉得还是别去招惹为好。

昨天,跟沈诚闻他们说的那些事,肯定对林凤产生了影响。虽然杨屹心志坚定,艾米也早已表明态度,但是此事牵扯到人类联邦与】±,隐灵族的关系,受到天圣皇重视,还惹来了卡丽皇后,到最后恐怕不由两人做主。做为联邦军人,林凤可以为了联邦利益牺牲自我,杨屹同样如此。如果到最后,需要通过联姻的方式确保与隐灵族的同盟关系,而且由联邦当局直接下令,杨屹就没有理由拒绝。同样的,林凤也要做出选择,而她显然不会把个人利益置于联邦未来之上。

正是如此,在昨天讨论的时候,林凤才一直保持沉默。直到最后才表明立场。

杨屹知道,林凤的心情肯定非常糟糕,就算去安慰她,也未必能够起到作用,还不如让她安静的呆上一段时间。

虽然食物很糟糕,但是花园里的空气十分清新。

沈诚闻与杰克逊都在晨练。而且全情投入,杨屹没去打扰他们。其实,杨屹只是想出来转转。

与林凤一样,想到卡丽皇后说的那些话,杨屹就心情烦躁。

虽然只是西宫的一角,而且客殿并不大,但是外面的花园却大得惊人,杨屹在花园里转了一圈,来到了一扇园门外面。

在这个巨大的宫殿群里。占地最多的不是高大的楼宇,是广阔的花园,而且各处宫殿的花园连成了一片。就杨屹所知,隐灵人最在乎的就是环境,而且喜欢纯自然的环境,特别重视保护环境。

当然,并非一直如此。

之前,杨屹并不是很了解隐灵族。在来到这里之后。特别是在跟艾米重逢之后,他从艾米那里知道了很多隐灵族的历史。比如在刚刚来到南阿尔法星系的时候。隐灵族与其他文明没有太多的区别,为了获得生存之地,特别是战胜土著文明,隐灵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以科技为重。在最初的一千年里,隐灵族的生存环境并不比其他文明好多少,同样得面对资源与人口的矛盾。为了夺取更多资源。为了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就必须战胜其他文明,也就需要更多人口。

为此,隐灵人别无选择,只能把手里的资源利用到极限。

结果就是。隐灵星被彻底改造,成为了当时整个银河系联盟中最繁华、人口密度最高的星球之一。在巅峰时期,隐灵星上有近五百亿人口,其中常住人口就高达两百亿,可以说是拥挤不堪。为了容纳这么多的人口,隐灵星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如果不是隐灵族在前两次格林尼治战争中迅速崛起,获得了大量殖民星系,而且靠先进的科技弥补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人口得到有效控制,恐怕隐灵星早就变成了一颗城市星球,即整个星球被改造成一座巨大的城市。

其实,这也是隐灵族建造恒星环的关键所在。

人口实在是太多了,而且以隐灵人为主,又没有多少人愿意离开家园,也不能强迫前往殖民星球,只能就近建造一个能够容纳隐灵星上所有居民的新家园,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建造恒星环。

隐灵族只用了不到一千年就彻底破坏了隐灵星的自然环境,后来用了三千年,才基本上恢复了隐灵星的本来面貌,而且耗费了大量资源。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是在那三千年里,皇族每年的开支中有大约五分之一用于环境改造与环境维护。在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价后,才有现在的隐灵星。

当然,在这三千年里,隐灵人也痛定思痛,成为银河系联盟中最重视环境的文明。

杨屹不得不承认,在这方面,人类应该向隐灵人学习,并且吸取隐灵人的教训,不要步其后尘。

可以说,现在的人类跟四千年前的隐灵人非常相似。

在强大的生存压力之下,上至联邦当局与军部的主宰者,下至平民百姓,无不把生存当成第一问题,与之无关的均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也很难得到重视。保护环境,就属于与生存无关的问题。

五千年来,虽然人类联邦开发了家园星系里的众多星球,但是家园星系并没扩大,拥有的资源也没有增加,而人类联邦的人口数量却剧增了上万倍,家园星系里的居民也增加了上千倍。照此速度发展下去,恐怕要不了多久,人类联邦就会把家园星系里的所有可供居住的星球全部改造成城市。至于这些星球的原生环境,必然遭到毁灭性破坏。今后要想恢复本来面貌,也就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只是,杨屹同样清楚,如果只顾保护环境,人类联邦恐怕早已灭亡。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