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章 迫击炮(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047章迫击炮

(特别广告:本故事纯属虚构,不喜者勿近,心理脆弱者勿近!)

“嗯,那好吧。你说说具体如何编号。”武爱华算是接受了郝勇的说法。

“风的结构,就a、b、c、d四个层级。我的编号为‘风a1’,直接就叫‘a1’,然后我的副手们分别排名2-9,也就是说,总部负责的人不会超过9人。然后就是b,b为国家级情报员,譬如,对日情报总负责,就取编号为‘b01’或‘b02’,一些小国家,可以几个国家合为一起任命一个b承担其情报任务,那么,在b这一级就不会超过99个。然后是c,c是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情报总负责,c的第一个编号为‘c001’,这样,c级就不会超过999人,当然,全世界未必有会有999个城市或地区值得专门派遣情报人员的。最后是d,d就是情报员了,情报员分为三种人,即:由我方培养的专职情报员,敌方阵营被我方收买的兼职情报员,以及敌方情报机构的情报员为我所用的‘双面间谍’。其编号分为d1、d2、d3三类,譬如我方住某个城市的第一号情报员,编号可以采用‘d1-001’,这样,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情报员最多也不会超过999个。”

“郝勇,等会儿你得与我配合一番,因为系统生级后可以兑换60迫击炮和班用机枪,你到时候就说这些武器是你从国外带回来的。没问题吧?”对于情报组织,了解到如此水平也就差不多了,具体事情有郝勇负责,到时自己坐享其成就行。

“老板,没问题。我就说这些武器是我从德国购买回来的。”郝勇、申仁包括买买义在内,与武爱华完全可以说是“心意相通”的。

“正好,这些武器恰恰都是德国陆军的制式装备。”武爱华说道。

兑换多少好呢?申仁通报,碗子谷一战,缴获有4门60mm迫击炮,12挺重机枪,外线部队在星坎镇外的伏击战中也缴获有4门60迫,这样,独立支队已经拥有了8门迫击炮。目前看来,系统极有可能不出产马克沁重机枪这种产品,因此,以后部队列装的肯定是以班用机枪为准。

一次性兑换多少迫击炮和班用机枪,主要是根据部队需要而定。目前虽然部队只有一个营级编制,但是昨天和今天抓获的俘虏比较多,考虑到接下来几天外线部队还可能有一些收获,那么,部队扩编势所必然!

现在的排级作战部队是38人,拥有3挺轻机枪,这个火力稍为弱于以后的日军野战部队,因为日军一个小队就有掷弹筒,现在的部队编制说到底是为抗战服务的,因此,加强排级火力势所必然。

渐渐地,武爱华脑海里完善了有关排级编制包括连级编制的构想。1个陆战排,由1个60迫炮班(10人,2门60迫)、1个机枪班(12人,火力班,4挺班用机枪)、3个陆战班(每班12人,其中班长1人,副班长2人,战士9人,战士9人中辖轻机枪组3人,1挺轻机枪),再加上排长1人、副排长2人,计51人。这样的排级规模及火力配置,应该略为强于日军战斗力。

陆战连的编制,要复杂一些。首先是连直部队:1个辎重班12人(轻机枪1挺),1个侦察班12人(轻机枪1挺),1个狙击小组3人,1个通讯小组3人,1个医疗小组3人,连长1人,副连长1人,指导员1人,这样就占据了33个名额。连作战部队:1个60迫击炮排(33人,6门60迫)、3个陆战排153人,这样,一个连的编制为221人,其突击火力为60mm迫击炮12门,班用机枪12挺,轻机枪11挺。

武爱华相信,只要部队训练成熟,这221人在战场上与国军1个营相遇不会吃亏,与日军1个中队相遇,同样不会吃亏,因为日军甲种师团的中队编制人数虽然为250人,但在重武器上,并没有武爱华多。譬如一个日军甲种师团,兵力往往可达2.4万人,拥有战马7630匹、步骑枪14900枝、但只拥有掷弹筒144个、轻机枪288挺、重机枪54挺、山炮16门、野炮36门等武器装备。

在连级以上,就是独立支队本部了。由于陆战部队扩编,支队直属部队也要扩编,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增加60迫击炮连了。迫击炮连的编制,以4个排击炮排(132人,24门60迫)为准,再包含1个不含迫击炮班的陆战排41人,连长、副连长、指导员等,其兵力可达176人。

此外,侦察部队、警卫部队、工兵部队等均不配备火炮,这样,武爱华很快就计算出,9个陆战连需要108门60迫击炮,1个炮兵连需要24门迫击炮,合计是132门,扣除已有的8门,即需要一次性“兑换”124门迫击炮。

“卧槽!这些火力,会不会太强了点点?”账一算出来,武爱华自己都有些不相信。不过,考虑到以后兑换很麻烦,一次兑换200门吧。

“老板,我记得系统在兑换装备时,你是可以指定地点兑换的,譬如,你可以直接将你要兑换的武器堆放在仓库里,只不过,需要多消耗百分之十的功勋值罢了。”郝勇知道武爱华在担心什么,立即说道。

“真的,我怎么不知道有这个功能?”

“这个功能是升到3级时才新增加的。”郝勇解释道。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