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府学门口的争论自然很快就引起了府学教谕的注意,把学子们喝斥了一通后,这些争得面红耳赤的学子们这才熄火,可心里却没有把这事儿放下。都纷纷打定主意,今个儿回家就写稿,给常州报社投稿去。
他们是打定主意要在这个问题上争出一个高下来了。这倒是杨涵瑶始料未及之事,不过也正中杨大姑娘的下怀。
利用此事大大地炒作了一番,使得常州晨报一下便变得家喻户晓了,就连开封皇宫里的赵祯都被惊动了。不过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再说杨大姑娘办报一事,本就是想要对付城里四起的谣言,顺带着好好收拾一下与南京,苏州勾连的各士绅。
她先是对纸张与油墨进行了改良,随后又找来印书的工匠们,对这时代的印刷做了详细的了解。
活字印刷本就起源于宋,由毕升在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所以到了1057年,也就是杨涵瑶来到的这个时间点,活字印刷术的运用还并不成熟。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作为后世之人,杨涵瑶对于活字印刷的发展可谓是了然于心。
历史上,南宋至明朝时便有使用木活字、陶活字、锡活字、铅活字、铜活字之类的金属活字方案。不过这些方案并不怎么好。追究其根本原因有二。
一是油墨的运用。在中国古代,印刷使用的是水墨,始终没有发展出很好的油墨,这使金属活字在中国始终无法普及。
但是这个问题现在已不是问题,在杨涵瑶的启发下,这个技术难点已被攻克。
所以就只剩下了另一问题。那就是工匠刻字的效率与活字的使用寿命。
木活字、铜活字、锡活字、铅活字,不管选用哪种方案,这些活字都需要工匠一个一个地刻出来。
因此不仅耗费工时,而制造的成本也会相当的高。而最麻烦的是,哪怕选用金属刻字,其寿命也只比木活字高一点点而已,其优势并不大。
而且金属刻字的难度远远高于木活字,泥活字,根本无法大量生产,其成本却是其他的好几倍,这也就导致了活字印刷的普及率始终高不上来。
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杨涵瑶在与一众工匠商讨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杨涵瑶首先规范了各字型的大小,精心制作泥活字,烧成陶活字。然后翻砂成为砂模,浇铸成铁制阴模,再由工匠细细修刻完毕。
最后拿这铁制阴模,用浇铸的方法制造铜活字与铅活字进行测试。虽说开始制作模子时的工序繁琐了一些。但模子制作完成后,活字就可大量浇铸,进行量产,如此一来,便可迅速推广使用了。
而且统一规格标准的生产,根本无惧损坏,更有利于普及。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一来不但节省了人工,还大大降低了成本。只要刻出一套字模,后面就省事了。
不过杨涵瑶对此还是不大满意,她觉得这样还是太麻烦。后来她又想起了前世在某些穿越小说里看到的一些东西,顿时灵光一闪,心里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