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自王振死后百官不依不饶的请求下,小皇帝最终是答应了来自督察院与翰林院的请求,废除司礼监,设置内务府,将太监与皇帝隔开,皇帝之下是内务府。内务府之下,才是管理太监的“敬事房”。这样以来,皇帝就算想重用太监,也没那么容易。当然了,光是做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王振能干政除了司礼监本身的权势之外,自身的人数也不少,从体系上太监较之内阁、六部不不少,司礼、内官、御用、司设、御马、神宫、尚膳、尚宝、印绶、直殿、尚衣、都知十二监,惜薪、钟鼓、宝钞、混堂四司,兵伏、银作、浣衣、巾帽、鍼工、内织染、酒醋面、司苑八局,总称二十四衙门,各置掌印太监、提督太监等,人数多的时候几万人,这样庞大的数量,足以抗衡任何的衙门,所以翰林院提议,杨峥复议,在人数上尽量做到精兵简政,一来朝廷不用花费大把的银两来养活这些人,可以减轻皇帝内库的压力,也可以缓和太监在人数上带给百官的压力,其次人数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太监干政的可能。就算个别太监钻了空子,想搞事情也成不了气候。
小皇帝起先是不答应的,奈何百官不依不饶。
小皇帝最终不得不答,人数少控制在一千到三千人数之上,并且定下铁律,永不加人。为了彰显决心,小皇帝还命人以自己的血,将这条命令在石碑上书写了一遍,鲜红的血迹在夜晚看来,十分的醒目。
此举不光是京城里的百官叫好,京城里里外外的百姓都叫好,唯独这帮太监叫苦不堪。
门前的太监见杨峥向这边看来,立即目不斜视,就连那份风轻云淡的笑容也不敢多看,这半年来绝对算是太监的噩梦,从王振死后开始,各种清算不说,朝廷的那帮大臣更是定下的种种规矩,人数一减再减,往日几万的人数才几日的功夫,竟减到只有三千人,三千人若大的皇宫如何当值,可这样文官还不打算放过他们,凡是出宫的太监都不得在京城逗留,从哪儿来回哪儿去,数万的太监就一夜的功夫,全部从京城消失了,太监活着的屏障不就是这座紫禁城么,没了这座紫禁城,哪里还有家,紫禁城不就是他们的家么,他是今年新来的太监,宫中的规矩还不太懂,只记得前一夜司礼监的老太监老梁告诉他,外面的人怎么说就怎么做,这样才是在这宫里活下去,他还年轻,不想就这样离开紫禁城,所以他必须得守规矩,外面的人说太监不可与权臣勾结,那他就不勾结,外面的人还说了,连眼神都不可交流,那他就不交流便是。
他记得司礼监有个曹金喜的奏事太监,曾服侍了三任皇帝,已年过六十。他为人精明能干,且熟悉朝廷各部门情况,在宫内宫外很有声望。他有个侄子,去通州参加乡试,主考官看老曹的面子,明明他文章一般,还是给了个名列前茅的好位置。曹金喜还和各省督抚大员交往密切,逢年过节互相馈赠礼品。小皇帝待下宽容,觉得他年龄很大,没有什么大过失,一直也很包容他。可就在今年,因为吏部官员未能按时上报一份文件,正在和内阁解释,曹金喜倚老卖老,突然发作,大声斥责吏部官员拖延应付,声音响彻皇宫大殿。小皇帝闻声大怒,立即下旨革去曹金喜一切职务,当堂杖责二十大板,罚他到端门内打更,并从此不准出宫外一步。老太监没想到自己一句话惹来这么大的麻烦,当夜就输不了,寻了也绳子,凄惨的结束了自己一生。他有错么,错肯定是有,可未必需要去死。
身边这样的事儿一件接着一件,可不少,就在今日早上,官员们下朝出殿门时,有个太监和一个姓梁的官员是老相识,看见梁走过去,就在背后大声呼叫梁的名字,想叫住他说点事。正好吏部尚书给看见了,顿时大怒,叱责那个太监说:“梁公是朝廷大臣,你算老几,竟敢当众呼叫他的名字,如此失礼!”立刻命人把太监捆倒,重打二十板。打完后还要向梁大臣叩头赔罪,才算罢休。
这些人,不过是做了些小事,且犯了小错,便惹来如此大的罪责,他岂能不注意。
对面来的人他认识,当朝首辅,听说三日前的夜晚就是他一举挫败了叛军,亲自领兵22万,列阵于九门外,亲自披甲执锐,于是,京师各地士气大振。侍郎吴宁代理兵部的事物。
身为首辅,他亲自列阵于德胜门外。十月初二,副总兵高礼、毛福寿迎敌于章仪门的土城之北,败敌军的先锋官,首战告捷,军心大振。当夜曹宁进攻德胜门。石亨,范广等将领在民间的土房内埋伏,二人大败敌军!曹宁的副将徐涛战死。曹宁一战不成转而攻打西直门,又大败,战于章仪门,居民投石相助,再次大胜!双方交战数十个回合,杨峥仗着人多将广,地势便利,士气恢弘,粮草充足与敌人大战与宣武门。
连续的失败,士气低落,再加上,各地勤王的军队也已经快到达京城,于是,曹宁坐不住了,决定拔营而走,明军以炮火追击,杀敌万人,这场战事才基本宣告结束,叛贼曹宁被当场杀死。
这样的人儿,岂能是他看的,哪怕是一眼,一个微笑,落在了督察院那也是勾结大臣的罪证,他不想死,自然不敢多看。
杨峥看着这个年轻的太监目不斜视的神情,微微一笑,也没有为难人家的意思,在这宫里讨生活,谁也不容易,任何的一个过错足以要了自己的命,自己没必要让人家难堪。
就这会儿功夫,就到了暖阁。
听得动静,端坐在龙椅上的小皇帝微微抬了抬头看了一眼,立即从座椅上站了起来,迎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