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矿工之友与蒸汽机(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其他的小组与蒸汽机研究小组不同,蒸汽机研究小组有赵岩画出的图纸,专利属于科技院所有,科技有又属于赵岩所有。

那些没有直接指导的小组,若是自行研究出发明,可以拥有50%的专利,另外50%的专利属于出资的科技院,科技院有授权使用的权力。另外科技院的成员有什么想法,可以写个方案上报,由赵岩审核后,发放经费进行研究。

有赵岩这个来自后世的穿越者指导,可以让这些研究人员不犯常识姓的错误,很多东西赵岩虽然不知道具体,但常识却是知道的,只要按照他给出的方向去研究那准没错。

天才是99%的努力加1%的灵感,赵岩提供的就是那1%的灵感。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扩大科技院的人员规模,除了那些研究小组外,物理、化学教师的培养也很重要,为此赵岩每天会给科技院的成员上课,教他们课本上的知识,然后再抽出一部分专门做为教师。

这些教师一部分到学堂里教孩子,一部分教那些成年的文人,也就是那些四处找来的穷秀才。大明的穷秀才是很多的,每次科举都能造就大量的秀才。

并不是秀才,童生也可以,只要能认字,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越年轻越好。商行正在到处招募文人,目前招募到的文人数量已经上千,这些文人都是经过培训后分配到岗位上工作。有的去商行工作,有的则到屯地工作,有的被招进政治部门充当政治委员,有的分配到医院学医,有的培养成教师,有的则进军中当炮兵、参谋。

一切都按照赵岩设定的方式运转,赵岩的任务就是监督这些运转方式,同时进行不断的改良,并确定下新区域的齿轮运转模式,这是一个上位者该做的工作,并非凡事亲力亲为。

处理完科技院的事情,赵岩巡视了一下沙河沿岸的纺织厂。

沙河沿岸已经造起了密密麻麻的水力纺织机械,这些水力纺纱机、织布机正在二四十小时两班倒的运作,纺织工人在纱锭的旋转声,以及机械的摩擦声中如同机器一般的工作。

在里面做工的都是一些童工以及妇女,赵岩手上养了数万名儿童,目前还没有能力对他们进行教育,只有少部分儿童得到了教育,所以大部分都到纺织厂做工。

这些童工的薪水很低,还不到正常纺织工人的薪金,一天大概工作十个小时。白天童工做,晚上那些妇女做,24小时两班轮换。

沙河的纺织基地,共有20万个纱锭,以及8000多架水力纺织机。相当于有52万名妇女的劳动力,但真正只有1万人在工作,效率提高了52倍。

而松江府那边的纺织基地,目前已经开动了一部分机器,预计建造出50万个纱锭,2万座水利织布机。

“还是太低了一些。”赵岩转了一圈,心里嘀咕着,赵全下面的人手计算过,按照建造的速度,以及机械运转速度,到了秋收时还有将近三成的纱线。

最大的冲突就是织布的速度,纺纱的速度还算跟得上。

赵岩接着来到了处理棉花的车间,看到的一幕让他险些崩溃掉,车间里竟然是一个个工人用手工的方式剥棉籽。

“一天能剥多少?”赵岩对其中一个妇女问道。

“回大人,民妇一天大概能剥两斤吧!别人一天只能剥一斤多。”那妇女骄傲的说道,赵岩听得不由冷汗直流,自己虽然造出了骡机、水力织布机,但扎棉机却给忘了,转头对赵全问道:“我们现在有多少工人在剥棉?”

“可能有二三十万人吧!车间里剥棉的只有两万人,其他都是先把棉花分到民户家中,然后再收上来。”赵全感觉很正常,大明各地,悉数都是用手工的剥棉方式,奇怪的说道:“有什么不对吗?”

“我们还少了剥棉的机器。”赵岩懊恼的说道。

只能说他缺乏纺织业的常识,虽然见过棉花,却一直以为直接把棉花纺成纱线,再织成布就行了。

在后世的确如此,棉籽剥离有各种各样的机器,完全不需要动脑筋,但这年代不同。

扎棉机是1792年一个美国教师发明的,发明之前,棉籽无疑是一个让人头痛的东西,那么小小个的东西,要一个一个的用手剥出来,无疑让人十分的郁闷。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