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章与侯恂合作(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虽然现在从实力和威望上,张献忠要差上李自成一筹,但只看野心,张献忠绝不会比李自成少上分毫。因此,当李自成称帝建国的消息传过来以后,张献忠立刻是不甘人后,准备也同样的称帝建国。

再怎么说,张献忠也要先过上一把皇帝瘾!

在襄阳,张献忠正式建立大西政权,主要的措施有:改襄阳为京城、铸西王之宝、改襄阳府为天授府等。张献忠住进襄王府,门前树立两面大旗,上面写道:“天与人归,招贤纳士!”;襄阳各座城门也都树起两面旗帜,上写:“天下安静,威镇八方”。

在政权机构方面,中央设六部、五府;京城设五城兵马司;升常顺州知州周文江为兵部尚书,以张其在为总兵前军都督。地方以李时荣为巡抚,谢风洲为守道,萧彦为巡道,陈驭六为学道,均颁给敕印。

此外还任命了二十一个州县的官员,分别给以官印,赏给白银一百两或几十两。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在官制上基本沿袭了明朝的名称。

接着就是开科举,重学校,是大西政权中值得一书的事情。由于各级政权建立了起来,需要许多知识分子。张献忠为了争取他们为大西政权服务,曾经一再举行开科取士。而参加考试的士子相当踊跃。张献忠也非常重视学校,除了任命学道等专职官员负责管理外,自己还亲临视察。

此外,大西政权还曾发银赈济饥民。而兵饷来源,基本上是依靠没收明宗室和官僚地主的财产筹集的。

从本质和框架来看,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都差不多,都想要改朝换代,也都是建立封建王朝。但是李自成因为人口众多。光靠没收官绅财产已经维持不了自己浩大的粮饷供应了,所以他们已经开始主动地恢复地方生产,有了一个国家政权的雏形。而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却因为四周都有官军围剿。部队数量也少,可以靠没收维持住自己的经济。因此,大顺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了国家,而大西却还没有脱离流寇的范畴。

而在建立了大西政权以后,张献忠就想要顺江而下,攻克湖广重镇——武昌。

从襄阳逃至武昌的左良玉,根本无心在武昌防御,他依然大造舰船。抢掠百姓,要把这些家财运送至“安全”的地方。而见到了左良玉是如此模样,武昌城内的文武官员也都对保住武昌没有了任何信心。连督师侯恂也都是每日吟诗作画,根本无心于武昌城的守御。

不过在武昌城内。还是有官员想要挣扎一把的。见到了武昌城内一片混乱,缺兵缺饷,朝不保夕。他们一边向汝宁军求援;一边想要整备兵事,守住这岌岌可危的武昌城。

而想要整备兵事,首先就要有粮饷。于是就有人想到了分封在这里的楚王。而分封在武昌城的楚王,他累世搜括,积聚了庞大的财富。而省城里留下的文武官员唯一的指靠,就是希望楚王朱华奎拿出钱来养兵设防。

湖广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的官员们齐集王府,跪在朱华奎面前请他借给几十万两银子充作军饷。家居的原任大学士贺逢圣也面见朱华奎。商量措饷事宜。朱华奎却叫人搬出洪武年间分封诸子时赐给楚王的一张裹金交椅,说道:“此可佐军,他无有!”

面对楚王如此无赖作风,贺逢圣是彻底绝了指望,他大哭着出府,心死如灰。直到张献忠大军逼近了武昌,形势已经十分危急之时,朱华奎才拿出金钱来,收募从承天(令钟祥)、德安(今安陆)逃窜而来的散兵游勇,指定楚府长史徐学颜统领,号称楚府新兵,不让其他文武官员插手。实际上这批“新兵”,全是败在农民军手下的惊弓之鸟,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

到了这时候可能楚王朱华奎还在玩小心眼呢,难道他想靠这支新募之军,为大明王朝来个绝地翻盘,自己再登上那九五至尊的宝座?如果这么说,那他宝藏的朱元璋所送的椅子,倒也派得上用处了。

崇祯十五年腊月二十日,武昌城内总督行营。

“侯公!舍弟兵戎在身,不能到武昌拜年。晚生来此前,舍弟曾特意叮嘱,要向侯公告罪!望侯公海涵!”吴世礼向上座的侯恂恭敬地行礼道。

“客气了。”侯询客套了一句,接着说道,“不过老夫也老了,精力不济,很多时候说话都没人听了。”

这话一说,就让吴世礼有些尴尬。不过这也怪不得侯恂有些怨气。他这个总督,虽然被人高高捧起,但吴世恭和左良玉都不放权分毫,只在表面上都很“尊重”他。而朝廷也不敢针对手握重兵的吴世恭和左良玉,有什么事也都要侯恂来负起责任。侯恂甚至有些怀疑:要不是朝廷高估了自己对吴世恭和左良玉的影响力,可能自己早就被一道圣旨锁回京城,到诏狱内再次“修身养性”去了。

这样的两头受气,让侯恂早就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要不是他的涵养功夫还算到位,今天就不是阴阳怪气几句,而是要把吴世礼乱棍打出去了。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