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和这样的虫豸在一起,怎么能搞好政治呢!(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从去年大唐对高句丽和百济完成征服以后,已经先后往内地迁了近十万户人家。

事实上历史上也是如此,自从高宗年间灭掉高句丽,就不停往内地迁徙百姓,而高句丽百姓大部分被迁徙到大唐,完美融入了汉人。

留下的一部分,也融入了当地各部族,很快就消失了。

像是高仙芝等人,便是当年迁居到大唐内部的高句丽人。

听到金毗昙的话,众贵族尽皆义愤填膺地说道:“我等皆以上等马首是瞻!但凭上等驱使,绝无二心!”

“好!”金毗昙欣喜地说道:“我有公等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而今宰辅金春秋乃是贪生怕死之辈,我欲行清君侧之事,不知诸位可有人愿意襄助?”他又问道。

与此同时,金毗昙府上的下人已是将大门封死。

要商讨造反之事,当然不能让大门大敞四开,万一有人心中胆怯,跑去行告密之事怎么办?

听到金毗昙的话,众人面面相觑。

你要是让他们出钱倒是好说,清君侧……

听他这个话,意思无非就是行刺。

刺杀甭管成功不成功,你也没命回来啊。

见众人皆面面相觑,廉宗率先说道:“上等,下官愿意为上等驱策!为我新罗再次伟大而战!”

“好!”金毗昙一拍椅子,命人取来一个匣子。

他将匣子递给廉宗,廉宗双手接过,打开一看,里面躺着一具袖珍弩机。

“此物为袖珍弩机,乃是汉人所制,便于携带,可以在关键时刻射出箭矢,夺人性命于无形之中。”金毗昙给他介绍道:“待到后日王上宴请诸臣,你便用这张袖珍弩机,将金春秋这祸国殃民的虫豸给……”

说着,金毗昙用食指在自己的脖子处一划。

“下官明白!”廉宗心中满是激昂。

在朝会之上,金春秋竟然如此落他的面子,廉宗怎能不怀恨在心?

现在有机会将人弄死,廉宗的心中可是充满了兴奋。

与此同时,金毗昙也没有闲着。

事实上,在他这半年来的不断勾兑之下,新罗当中反唐派已经占据了大多数。

新罗都城月城的防务,大半都处于他的控制之下。

金毗昙心思缜密,廉宗那边虽说准备刺杀金春秋,他也同时做了第二手准备,那就是在造成金春秋已死的既定事实之后,控制并且挟持女王。

就在此时,崔修业也来到了新罗的王城。

作为大唐的使节,崔修业自然也有任务在身。

一来是新罗这位善德女王侍奉大唐十分恭敬,二来是新罗也的确是牵扯了不少百济和高句丽的精力,所以老李一高兴,就打算给善德女王加加担子。

原本金胜曼除了新罗女王之外,还有柱国、乐浪郡公的封号。

这一次,是给金胜曼改为韩国公。

毕竟乐浪乃是汉四郡之一,当年被高句丽趁着中原内战吞并,直到去年才重新回到大唐的手中,怎么能把汉家故土封给金胜曼这个新罗女王呢?这不是强行给人家造宣称吗?

而韩国公就比较有现实意义了,这个韩和战国韩不一样,乃是新罗的前身辰韩的意思。

身为藩属国,新罗自然是十分恭顺的。

从前两天开始,金胜曼便开始沐浴斋戒。

崔修业带人来到月城的时候,金胜曼也已更衣完毕,恭恭敬敬地在王宫当中,等候唐使的到来。

到了辰时,崔修业也带着诏书前往王宫。

小崔年轻,更兼出身名门,长得帅不说还人高马大,一路上迷得大姑娘小媳妇儿晕头转向的。

新罗王宫当中,群臣列得整齐,对唐使翘首以盼。

讲道理的话,反唐归反唐,但对于诏书的内容,他们还是比较期待的。

崔修业到了王宫当中,对着金胜曼叉手一礼,就算是见过。

而新罗的群臣,却是要恭恭敬敬下拜的。

这倒也没什么人挑刺,毕竟上国之臣不跪下国之君嘛。

金胜曼也先回礼,崔修业从身后之人捧着的锦盘当中取过圣旨,高声道:“有制!”

听到崔修业的话,金胜曼站起身,恭恭敬敬地冲着长安的方向拜下。

这也是藩属国的礼节,想当初高表仁出使倭国的时候,倭国天皇不愿意下拜,故而高表仁也拒绝宣读诏书,直接就打道回府了。

史书上对他批判的挺多,但实际上他做的也没毛病。

你什么档次,敢不拜我大唐皇帝?

崔修业扫了一眼新罗群臣,目光所过,新罗群臣也不情不愿地拜下。

面子上好歹过得去,崔修业也没管他们是真心还是假意,便宣读了对新罗女王的册封诏书。

宣读完毕之后,崔修业将圣旨递出。

“新罗王,接旨吧。”

金胜曼不敢怠慢,小步上前,恭恭敬敬地双手捧过圣旨。

“臣谢过天可汗陛下圣恩,新罗愿永世为大唐藩属。”

崔修业听到金胜曼的话,满意地点头。

他又环视一周,对群臣说道:“都起来吧。”

新罗群臣听到崔修业的话,纷纷站起身。

崔修业在安东都护府待了好几天,自然也是知道新罗人屡次挑衅的事儿。

于是,他再次开口道:“新罗王,本使在安东大都护府时,曾听都护府长史苏定方言说,新罗人屡次对都护府进行挑衅,甚至造成数次冲突。”

“本使希望新罗方要克制情绪,不要再妄启边衅,造成无辜之人的伤亡。”

讲道理的话,崔修业的语气并不是很客气,但话并不算出格。

但听到新罗人的耳中,却是无比的刺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