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云城狼烟 54、一路往西(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而且,岳山还发现,县主率领的这一百七十多人,虽然人员来源复杂,而且看起来是风驰电掣地只顾往前跑,却是很有章法。王腾率领两个益州新兵班,和于小宝的人充当前锋;杀四率领另外两个益州新兵班,和马澄的护卫一起充当后卫;其他人都是中锋。不过,看得出来,中锋尉杲手下的卫兵和广盛镖局镖头孟盛手下的镖师们,也分了左右侧翼、自由中锋。岳山毕竟见过世面,不由惊叹,这就是正规军队的战时建制啊!

岳山等六人,苏澜没有安排他们在队伍中的具体位置,实际上就当他们是透明人,爱咋咋地。

最开始,岳山自以为熟悉道路,把自己当成前锋,可跑着跑着就掉到了中锋,然后又掉到了后卫。再然后就掉在队伍五百米开外。

五个护卫气踹嘘嘘、呲牙咧嘴道:“这么赶,这不是要人命吗?”

还有个护卫痛苦地道:“我的大腿都磨去了皮。好像是拿烧火棍烙的。”

岳山没有吱声,他的大腿也是火烧火燎地痛。岳家走商道,从来没有这般受苦的,这回算是看出县主的厉害了。脑子里不由闪过一句话,真的是给县主“拖后腿”了。

苏澜耳边风声呼呼作响,满脸都是马蹄卷起来的滚滚尘土。她本来不想穿铠甲,但是杀四、常乐、甘甜等人不答应。最后双方妥协,穿着铠甲,却没有戴头盔。

一出蔚州城,苏澜就发现周围的环境与之前有很大的差异。这里地势西高东低,永定河的源流壶流河横贯东西,过境东流汇入桑干河。河谷处山青水秀,域美民安,算得上黄土高原上的塞上水城,生态湿地。

然而,除了河谷平原地带之外,绿色逐渐减少,黄色渐渐增多。越往西,越爬高,越是黄土漫坡,植被减少,而且山体褶皱,千沟万壑,崎岖不平。村落既有砖木结构的房屋,也有一孔孔窑洞。这些地理特征都在提醒苏澜,他们已经上到了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之一,它的大致范围是北起长城,南倚秦岭;东临太行山西麓,西至乌鞘岭和日月山,总面积约三十七万平方公里,其中黄土覆盖面积约二十四万平方公里;跨越山西省的全部和陕西、甘肃、宁夏三省的大部,兼有青海、河南和内蒙古等省(区)一隅,纵横七省(区)。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辽阔,堆积厚度最大,黄土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区域。区内地貌多姿多娇,有郁郁葱葱的森林山地,高拔平展的黄土塬,一马平川的河谷平原,最引人瞩目的则是由于长期强烈的水土流失形成的大片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光山秃岭的黄土梁峁丘陵。

黄土高原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一是陇西高原。位于六盘山以西,属盆地型高原,海拔一千五百米至两千米。地形破碎,多墚、峁、沟谷、垄板地形。

二是陇东、陕北高原。包括六盘山以东,吕梁山以西,渭河北山以北,长城以南的地区。也是一个盆地型高原,海拔八百至一千二百米。经强烈侵蚀,除少数残留的黄土塬外,大部地区已成为破碎的墚峁丘陵。

三是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位于渭河北山与秦岭之间,西起宝鸡。

四是山西高原。包括五台山、恒山以南,伏牛山以北,太行山以西,吕梁山以东的地区。它由一系列褶皱断块山地与陷落盆地组成。山地有吕梁、恒山、五台、中条及太行等山脉;盆地有大同、忻县、太原、临汾、运城等。除河谷平原外,大部地区海拔在一千至一千五百米,石质山地构成高原的主体,黄土堆积仅限于盆地及山间谷地,分布范围约占全区面积的一半。

此刻,苏澜他们活动的地方,正是黄土高原东北部,既有山地、丘陵,也有壶流河和桑干河冲击的河谷平原、盆地。相对来说,这里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水量充沛,盛产小麦、谷子、黍子、向日葵、莜麦、胡麻、黄花菜、豆类;还有杏、梨、红枣、沙棘、核桃、苹果、红果等水果;也盛产苦参、连翘、远志、牛蒡子、半夏、天麻、茵陈、射干、桔梗、黄精、柴胡、山药、地黄、款冬花、知母、香附、党参、黄芪、甘草、白芷、地榆、五加皮、防风等中药。同时,这里牧业也很兴盛,有大大小小的牧场,以放牧牛、羊、驴、马为主,“画眉驴”、“大尾羊”尤其盛名;还盛产苏丹草、鸭茅、披碱草、无芒雀麦、籽粒苋、高秆菠菜等牧草。

前世,这里还盛产玉米、红薯、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苏澜注意到,今世,虽然大成已经在全面推广玉米、红薯、马铃薯,但因为种子宝贵珍惜,数量有限,还未推广至此。

此时正是农历四月中旬。所过之处,村堡鸡犬相闻,地里高粱、谷子、胡麻、莜麦已经先后下种,而冬小麦麦穗沉甸甸的,绿中发黄,马上就可以开镰收割了。一些庄稼汉子迫不及待地在田间地头转悠,脸上露出疲惫、急切而又满足的笑容,恨不得马上收回劳动成果。看来,今年应是一个丰收年。

也难怪,云城惊变时,会有一小股北狄部落出奇兵欲占领这个较为富庶的地方。

而前世的宋元时期,这里曾经是契丹人、蒙古人等北方游牧民族的农地或牧场。

今世,这里属于大成,即将是父亲的经略之地!苏澜不由得笑容大展。未来的日子里,她会在这里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红薯、马铃薯,造福一方百姓。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