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茶寇虽然平定,但对于赖文政的处理也暴露了辛弃疾的性格:武断、好杀。
其实换个角度来看,武断就是有魄力,好杀之人全都善战,杀伐果决的性格以南宋当时所处局面而言不一定是坏事,但对于辛弃疾个人来说,杀降不详,日后很难不遭反噬。
江西提点刑狱上任不到一年时间平定叛乱,辛弃疾再次受到朝廷提拔,转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湖北因北临河南,当时不少流民南下进入湖北,地方上治安很差。辛弃疾为了尽快恢复治安,日常处理偷盗之类事件“得贼辄杀”,该杀的不该杀的全杀了。
乱世该不该用重典?这不仅仅是个法律问题,更是个哲学问题,我们这里只说辛弃疾的治理成果:江陵府一带经过辛弃疾的“严打”,田舍俨然。
面对盗贼乱军辛弃疾很有一套,但如果换成不听节制的同僚就不一定了。铁腕的辛弃疾很快遇到一桩棘手的案子,有老百姓前来状告,江陵当地驻军殴打百姓。
江陵驻军属于朝廷直管,统制官叫做率逢原,一向强横。辛弃疾找到率逢原,要求其对殴打百姓的部下进行严惩,没想到直接被率逢原顶了回去:我的部下怎么处置那是我的事儿,无需府衙操心。
一般来说,军队的纪律是要强于政府的,尤其是在地方上的驻军,在遇上民间纠纷按照军纪军法来处理往往比法律惩罚的更严重,原本率逢原按照军法处置什么事儿都能解决,但辛弃疾前来兴师问罪后两人直接谈崩,谁也不买谁的账,小事化大,矛盾升级。
眼看着问题难以解决,辛弃疾一封奏疏上到朝廷,弹劾率逢原胡作非为,率逢原毫不示弱,也上疏一封弹劾辛弃疾干扰部队。
只要不是触怒皇帝,朝廷对于官员之间的矛盾一般都是尽量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辛弃疾和率逢原的矛盾也被如此处理,两人后来分别被调离江陵府,辛弃疾调任潭州知府兼湖南安抚使。
湖南自古以来多湖泊,湖泊多的地方就容易滋生匪患,当年岳飞剿灭杨太就是发生在湖南洞庭湖一带。淳熙六年,辛弃疾来到湖南之后,面对当地横行的匪患和虚弱的官兵,立即向朝廷上疏一封,请求允许他在当地招募军队维护治安。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轰轰烈烈,辛弃疾开府募兵,以“飞虎军”的名义募集精兵数千人,战马、铠甲一应俱全,为了这支军队日常驻防、训练,辛弃疾又在潭州城外找了处地方,开始修建营寨作为飞虎军的大本营。
激励咣当一通折腾,飞虎军是越来越有声有色了,可辛弃疾又发现一个难题:没钱了。
不光打仗是烧钱,养兵备战同样烧钱,数千士兵的军队除了之前置办好的武器装备外,每天的训练消耗、军粮等都需要钱来支持,而且当时还有个最大的吞金兽-飞虎军营寨还没建好,这一切的一切,都得花钱。
史书没有记载辛弃疾到底是怎么解决这么多庞大的军费开支的,只是说了一句话“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潭州知府兼湖南安抚使相当于省级领导班子成员兼军事长官,手中权力非常大,为了飞虎队营寨的迅速建成,辛弃疾利用权力采用了一些特殊手段筹备费用,而这些特殊手段很快便传到朝廷,在言官的激烈弹劾下,当初批准成立飞虎军的孝宗意识到飞虎军再继续下去要坏了朝廷规矩,于是派使者向辛弃疾送去金牌,严令停止所有飞虎军筹建行为,不得再额外花钱。
没错,金牌,就是当年赵构给岳飞送的那种金牌,接到金牌的辛弃疾没有像岳飞一样立即奉命行事,而是做出了一个很冒险的举动:顶住压力,先把飞虎军营寨修完再说。
重压之下,辛弃疾也不敢大意,严令包工队一个月内必须把营寨修完。当时飞虎军的营寨工程接近尾声,但湖南夏季多雨,烧铸瓦片不易,包工头就找到辛弃疾坦言因为缺瓦很难一个月内完成营寨。
缺瓦是吧?领导来解决,辛弃疾下令城内官兵到潭州城内所有百姓家屋顶上取瓦,每户取二十片瓦。对于老百姓来说家里屋顶上匀一匀,二十片瓦还是能凑得出的,于是你一户我一户的,不到两天便搜集到二十万片瓦,交给包工队继续施工,飞虎军营寨终于不到一个月顺利完工。
以前我在恒大,想安排一家施工单位做事又付不出钱的时候我们项目经理教我,你去找十家相关单位一起过来摊,把费用分摊下去,白嫖十家单位要比强压一家单位容易的多。
把矛盾化大为小不花一分钱解决掉,特别考验一个人的智慧,也特别败一个人的人缘。
营寨完成之后,辛弃疾赶紧上疏一封向孝宗汇报了飞虎军的前前后后建军过程,将其中的账目列了明细在奏疏中详细说明,并且明确解释了飞虎军已经建成,以后不需要购置马匹武器铠甲修建营寨这种高额花费,仅仅按照朝廷制度正常发饷就行了。
既然木已成舟,而且以后也不用再劳民伤财再花钱了,孝宗就没有再过多的追究下去,但辛弃疾在潭州的这出独断行为却引起了朝廷的警觉,飞虎军刚刚建立起来,辛弃疾还没来得及指挥这支自己的嫡系部队作战,淳熙七年就被朝廷调任隆兴(今江西南昌市)知府兼江西安抚使。
刚到江西,就碰上了江西旱灾,辛弃疾刚一上任便投入到紧张的赈灾工作当中,江西境内水网丰富,原本就算遇上旱灾也可以从其他地方通过船运将粮食调配过来。但这次旱灾来得急,不少奸商囤积居奇哄抬物价,隆兴府一带米价飞涨,老百姓叫苦不迭。
想发国难财?得先问问知府大人答不答应,辛弃疾派人贴出告示,警告所有米商不得哄抬米价,只要被发现恶意哄抬米价的一律流放。另外又将官府储备钱财全部拿出来,召集城内所有商人,把钱财用作无息贷款给大家,要求大家从外地购买粮食回来贩卖,按市场价售卖即可。
如果说流放投机倒把的奸商只是治标的话,那么辛弃疾给商贩提供无息贷款的方法可以说是治本了。南宋虽然在我们现在看来是个江南小朝廷,但地盘依然很大,江西发生旱灾,临近地区却有不少没受灾的,在辛弃疾无息贷款的支持下,隆兴的商贩外出运销粮食的积极性大增,装满大米的船只纷纷开入隆兴城,商贩们就按市场价出售粮食,很快便稳定住了隆兴府一带的粮价,平稳度过旱灾。
隆兴府的灾情逐渐平息,旁边的信州(今江西上饶市)却还在深陷旱灾中。知州向辛弃疾求助,希望能给信州分一些粮食,辛弃疾的幕僚们都劝他不要理会,毕竟隆兴府自己粮食就紧巴巴的,哪里还有余粮去救信州?没想到被辛弃疾一顿怒斥:都是大宋子民,隆兴和信州有什么区别?
救,必须要救。辛弃疾力排众议,不顾下属的劝阻给信州运去了一部分粮食,解了信州的燃眉之急。
好不容易救完旱灾,朝廷里传来消息,谏官王蔺弹劾辛弃疾,措辞之激烈令人咋舌,说辛弃疾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
用钱如泥沙主要是针对建立飞虎军那档子事儿,据后来官方估算,建立飞虎军前后共计花费四十多万贯钱,这还不算辛弃疾白嫖老百姓瓦片的费用。要知道隆兴和议之后南宋一年给金国的岁币也就四十万贯钱的数额,辛弃疾仅仅在一路就花了这么多钱,确实给朝廷增加了不少负担。
杀人如草芥主要就是针对辛弃疾在江西平定茶寇和经略湖北诛杀盗贼期间,采取“严打”政策,处决了不少盗贼乱军。严格来说,对于作乱分子最终的裁定权在朝廷,地方上如果没有朝廷的授权不能擅自处斩犯人,但南宋当时并非天下太平的大一统王朝,国内各地治安都很差,很多地方大员都采取高压政策打击盗贼乱军,你不杀乱军,乱军就要杀你。
虽说事出有因,但辛弃疾两项罪名至少不是凭空捏造,为了平息朝廷中对辛弃疾巨大的争议,孝宗免去了辛弃疾地方官的职务,给他封了个提举冲佑观的闲职。
满腔热血、壮志未酬的辛弃疾没想到,自己这一罢官就是二十年,而二十年后的那场大战,竟是自己人生最接近北伐梦想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