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我复汉之天下,非复明之天下(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能战而不战,是两位老人对王五剃发降清搞所谓议和的指责。

两位老人认为明军还能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尤其是刚刚又取得了北线对陕西清军的大捷。

故理当整军与清军战斗到底,哪怕到了最后,只要还有一口气在,也不当与清军媾和。

这就是汉家的气节。

也是他们能够坚持到现在的原因所在。

因此对于王五提出的与清军和谈,两位永历朝的老臣是坚决不同意的。

在二人看来,这样做与投降没有什么区别。

“若有依仗便战,没有依仗便不战,大明何来忠臣烈士,又要我等做什么!”

潘应龙太监出身,情绪一激动,嗓音听着就有些尖利。

“大丈夫当洁白光明,置身天壤,纵是明知牺牲,亦当坦然赴死,何来与贼休战一说。”

洪部院连连叹息。

若是别人与清军私下媾和,他定然怀疑这人有叛国之心。

但王耀武与清军私下媾和,说他叛国投敌洪部院自己也不信。

须知茅麓山的几万军民得以保存全赖此人,有今天之局面也全赖此人。

若此人真有意降清,岂会力战满洲八旗拼死突围,凭一己之力逆转局面。

也许和谈的确能助明军坚持下去,但和谈就是背叛大明,背叛先帝。

这一点,洪部院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也与他自幼接受的忠君报国思想不符。

刘享在边上见了亦是犯难。

一方面他也知此间形势虽有所好转,但整体仍是劣于清军,故若能与清军暂时休战以养生息实属明智之举;

另一方面又觉若这般就与清军议和,将来实没有面目去见为国捐躯的父母。

所以究竟是战还是和,刘享心中也是拿不定主意。

王五眉头微皱,知道事情麻烦了。

洪育鳌同潘应龙代表永历朝廷,哪怕永历朝廷已经覆没,他们也代表明朝。

故二人若不同意和谈,只怕三位老帅那里更加通不过。

牺牲,他当然可以做到。

也愿意为民族牺牲,但若牺牲毫无价值,仅仅就是牺牲,那他是一万个不同意的。

因为牺牲之后,历史不会给他公正评价。

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不是失败者的历史。

胜利者是不受历史审判的。

失败的被奴役者,除了忍气吞声去接受胜利者灌输的“三观”,什么也做不了。

这就是为何王五前世有太多被奴役者后代为奴役者叫好的原因。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