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想到这里,李治开口道:“阿弥,你可知,我为何打算只派给苏将军两万人?”

“不知。”

“我现在就告诉你。”

李治沉吟道:“太宗在世的时候,曾与我讨论过前朝得失,他说,隋炀帝所做的一切,虽然是弄垮了他自己,但从长远来看,他做的都是对的。”

苏大为下意识点头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李治手撑着木椅扶手,抬头看了他一眼:“说得有点意思,可惜,没有功在当代,全是利在千秋了,所以天下人都反他,因为他那代人,并没有享受到任何好处。”

苏大为默默点头。

隋炀帝开运河,兴科举,打压世家,征辽东。

每一件事,看起来都是对的。

但是正确的事,也有可能得到错误的结果。

“炀帝失之太急,把数代人的事,想要在短短数年间做完,怎能不透支民力、国力,怎能不天下鼎沸?”李治轻轻拍了下扶手,接着道:“所以太宗在世时,其实对用兵……极为谨慎。”

“极为谨慎?”

苏大为有些诧异,这和他所知的不同。

他记得,大唐从建国开始,前几十年,打仗似乎一直没停过。

这也能叫极为谨慎?

“太宗跟我说过,他心中,有一个五年计划。”

李治这话出来,苏大为的脸色顿时微变,那是吃惊的。

神特么的五年计划,李世民居然有这个脑洞?这不是后世才有的名词吗?

只听李治继续说下去:“太宗从登基开始,到征辽东前,一共经历三个五年。第一个五年,令大唐休养生息了四年,在贞观四年,出兵灭了东突厥。”

苏大为不由点头。

“第二个五年,大唐又休养生息四年,在贞观九年,灭了吐谷浑。”

“接着便是又休息四年,在贞观十四年,大唐收服了西域。”

咦?

听到李治这么说,心里默默一算,苏大为不由讶然,还真是。

看起来李世民当政时,打仗是常态,许多后世的人一直奇怪,大唐初立,是如何将突厥这样的消灭,并且还没耽误经济建设。

现在听李治提及,这才恍然。

李世民不愧是一代雄主,隋炀帝玩起来会崩的灭国之战,在李世民手里,却是精心策划后的举动。

“贞观的第四个五年,依旧是休养生息了四年,然后太宗准备在贞观十九年拿下高句丽……”说到这里,李治便住口了,似乎觉得再说下去,就得说到太宗李世民没能拿下高句丽之事,不想再说。

“我大唐从前隋灭亡吸取到的教训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正如孙子所言,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李治向苏大为正色道:“所以朕登基以来,只要腾出手,便驱使将士们,向四周不臣者,挥动大唐的鞭子,让他们都明白天可汉的威严。

可朕也必须得明白,一切过犹不及,绝不可滥用。

兵力是如此,民力、国力,何尝不是如此?

如今,我大唐刚刚完成征西突厥之战,边关将士衣不解甲,尚未得到很好的休整。

然,吐谷浑事急,不可不救,只能令苏老将军再次领兵西进。”

稍微喘了几口气,李治伸指向一边指了指,那里挂着一副硕大的地图,正如苏定方在家中悬挂的一样,用鲜红色的笔触圈起了辽东。

“辽东,同样事急,朕亦不能放。如今我大唐精锐,一部在西域,随裴行俭守住四镇,一部要前往辽东,你觉得,朕还有多少兵马可派?”

李治苦笑着拍拍膝盖:“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就算我从镇守各要害的折冲府,抽调人手,你算算,这个后勤和消耗,得糜费多少钱粮?

两万,不能再多了,为了挤出这两万兵,朕还需要派六万民夫做粮食转运,西北群山峻岭,粮食转运困难,只怕六万人都还不够,还需要大量的骡马,还需要大军行进之处,各地支援。

这些,都是要扰民,要误农时,要消耗国力的。

朕当这个家,就一定要量入为出,留有余力,绝不能再重蹈前朝覆辙。”

“陛下高瞻远瞩,臣受教。”

苏大为肃然起敬,叉手行礼。

心里想的则是:这还是生产力太低下了,农业社会,大规模的征调人口作战,便会耽误生产,会严重影响国内的生产力。

难怪大唐对外用兵,多数都是派数万人,大量征调胡人仆从军。

看来的确是吸取了隋亡的经验。

可惜,随着后来对吐蕃战略的失败,牵一发而动全身,大唐周边的环境越来越恶劣,逼得唐军不得不四面出击,频频救火。

一代名将苏定方都累死军中。

令李治与李世民施行了两代帝王的“五年计划”,休养生息而后对外用兵的策略,彻底失败。

唐军的战力,也自此开始衰落。

不得不大量依赖胡人仆从军做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