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最怕不是争吵,而是平静(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江采苓说话间抬手喝了一口清茶,在苏清城的方向正好可以看到被细小石子擦伤的伤疤错综复杂地横亘在她手中,手背处也有着几处伤痕。

心中的愧疚的情绪又涌上了许多,似乎其中还伴随着一些不知名的情绪,但是苏清城不敢细细追究这些情绪分别是什么,如三月桃花花瓣般的薄唇轻启,“下元节那天的事情,念玉已经和我讲清楚了,是我错怪你了,对不起。”

“道歉的事情就算了。”江采苓挥了挥手,淡淡开口。

她眼中的无所谓不是假装出来的,这让苏清城心中不禁泛起了疑惑,在之前几次自己对她的误会中,江采苓总是会表现得十分激动,显然是一个十分厌恶被误会的性格,但是究竟发生了什么竟然让她不再恼火于四起的谣言呢?

苏清城像是想到了什么,狭长的眸子中顿时间充满了无与伦比的盛怒,像是承诺什么一样,对江采苓信誓旦旦开口说道:“你放心,我会让所有之人知道这件事情是吴晓瑶策划的。”

“不可!不能揪出吴晓瑶。”江采苓的声音忽然变得严肃起来,一双杏眸直直地看向苏清城,“我知道这次事情差点伤及杜念玉,而且极有可能对她造成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但是这毕竟是不可挽回的事情了,若是执意揪出吴晓瑶,对你我共谋之事只有弊端。”

苏清城自然明白江采苓口中说得弊端是指什么,若是告诉大家吴晓瑶才是设计陷害杜念玉之人,必然因为其恶行无法嫁给栾温之,那么王氏便不会那么轻易倒台。

“可是,你就会一直被所有不知道真相的人谩骂和攻击,一辈子都会背负着这口黑锅!”苏清城说话时显然十分激动,琥珀色的眸中带着一抹连他自己都没有察觉的心疼。

“谩骂和攻击在性命面前不过是滂沱大雨中的一滴雨水,时间久了,早晚就会蒸发,人们都是擅长遗忘的动物,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总有一天都是会被淡忘了。”

江采苓说话时低头敛眸,并没有露出很多的情绪,像是看透人性的得道高人,带着一种超然的境界,自言自语般感叹世事而已。

不过苏清城在意的不是这些,而是在听到“在性命面前不过是滂沱大雨中的一滴雨水”时他才恍然发现,他一直以来就遗漏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你到底得了什么病,竟然只有雪龙参才能治愈?”

来到南安的几个月里,她在研究了当朝局势的同时,还是私下翻阅了一些记载易容术的书籍。楚国对于易容术的记载相对于其他四国要全很多,这让她已经越加怀疑当年易容杀了她的人就是楚国人。

如果没有当初那个暗杀者,顾既明他也不需要用寿命为代价和巫人交易了。

苏清城这个问题显然是问到江采苓心中的柔软地方,她抬眸看了一眼提问的苏清城,杏眸中染上防备和疏离的神色,清淡道,“我的事情与你无关,你眼下需要研究的如何将下元节当夜的事情摺过去。”

“我楚人杰地灵,巫医众多,我可以帮你找到能治疗你疾病之人。”

江采苓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苏清城,下元节一事就这么过去了,如果你真的觉得对我感到抱歉,那么就尽快夺得皇位,将镇国之宝送给我这个有功之臣。天色不早了,我要休息了,殿下慢走。”

苏清城自从得知真相之后,他以为江采苓会觉得委屈,会故意冷淡或是披头大骂再或是出言讽刺,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她竟是表现出如此无所谓的样子。

月色秉承了千年,向来公正无私,好不偏薄地照耀着大地上的每一个人,无论是是男人还是女子,是心怀鬼胎之人还是双袖清风之人。

同在沐浴在这片月色的柳宅和十皇子府的气氛相比则轻松了很多。

“大人三日之后就能到南安城,到时候会住在你门下的驿馆,朝廷上的人物动向你可整理好了?”

“我已经按照信息网上的确定无误的消息整理好了,就连那些官员的小妾资料也一点不差。”柳明楼眉飞色舞地将一张巨大的宣纸交给了长着一张娃娃脸的男子。

只见纸上满是秀丽的正楷小字记录得密密麻麻,甚至上面还有着所有人的面部画像,娃娃脸侍卫点点头,“好,贺姑娘的事情你处理的怎么样了?”

柳明楼葡萄似的眸子闪过得意的笑意,晃悠着二郎腿道:“估计贺姑娘只当我是贪图利益之人了,不会察觉到我是大人安排的人。”

“少嘚瑟了,洛阳城中你死亡的事情已经做得天衣无缝,大人亲自帮你做的,就算是黎炎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知道你是假死的。”

再次听到黎炎二字时,柳明楼还是不争气地打了一个哆嗦。就在四个月之前,本来只是潜伏在奇珍居和柳宅周围的黎炎不知忽然发了什么疯,忽然就闯进了他的房间,满身酒味,说着他听不懂的话。

他抱着自己时霸道的蛮力不禁让他重新陷在那场噩梦中,幸好阿才及时发现,将黎炎打昏锁在了后院的柴房中。后来,他无意得到了贵人的帮助,顺利离开了洛阳,并带着短时期建立南安城信息情报网络和保护贺翎儿的任务在南安城中安家置业。

娃娃脸侍卫从怀中掏出了一个小瓷瓶,扔到了柳明楼的怀中,然后转身离开,悠悠留下一句,“这个是我在路上捡的,给你吧。”

看着瓶身上写着“静心散”三个大字,柳明楼唇角微微扬起笑意,对着几乎融进黑夜中的人影说道,“谢了,九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