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最终刘备果然在第二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221年),带领大军进攻孙权,发动了夷陵之战,当时的孙权也只能被逼无奈,举全国之力应付来势汹汹的刘备,并且为了不让曹魏趁火打劫,所以孙权向曹魏称藩,许多朝臣都认为此时应当庆贺,毕竟能够让孙权臣服,那么曹魏一统天下的时间又快了一分,但是刘晔这一次仍旧是看穿了一切,知道孙权并没有臣服之心,这次只是逼不得已才称藩,而且所谓的称蕃也不能代表刘晔已经臣服在了曹魏,而是相当于周朝时候各大诸侯的情况,只是名义上归曹魏统治,实际上东吴依旧是那个东吴,所以刘晔便建议曹丕乘虚领兵攻灭东吴,以绝后患。
但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曹丕果然还是和他父亲一样,一开始觉得东吴不可能再有不臣之心,便不同意刘晔的想法,结果东吴在夷陵之战中战胜了蜀汉之后,果然渐见了孙权的不臣之心,于是曹丕便打算趁着东吴刚刚打了一场大战,打算讨伐东吴,但是刘晔认为东吴如今大胜蜀汉,全国上下一心,将士士气正望,而且还有长江天险可守,曹魏不能就这么仓卒进攻,结果又应了一句话,“黄鼠狼的儿子,一代不如一代”,本来就有些个性高傲,自以为是的曹丕如今刚刚当上了曹魏势力的领袖,正需要一场御驾亲征来提升自己在曹魏势力中的声望,所以这一次曹丕又不听刘晔的意见,在黄初五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224年),曹丕亲自领军到达了广陵泗口,命令荆州和扬州的曹魏军队并进,直接进攻东吴。
当时很多人都以为孙权会亲率军队抵抗,但是刘晔却看透了一切,知道曹丕虽然骄傲自大,但是曹丕也不是一个傻子,会不吸取自己父亲在赤壁之战中的教训,毕竟跨江作战的一方可是处于绝对的劣势,所以曹丕这只是想要逼迫孙权与自己对垒,随便打上几场给自己刷一下声望罢了,而孙权也知道曹丕的想法,所以孙权只会率大军在江北压境,然后必定会静待进攻,不会亲率大军迎击,最终孙权都没有来与曹魏军队交战,曹丕也唯有选择撤退。
而且刘鑫也知道刘晔不仅在看待天下局势的时候有一手,而且刘晔在识人方面也是很有一手的,
当时有一个人名叫魏讽,在东汉末年就很有名声,卿相以下的官员都愿意与他诚心结交,所以魏讽的名望在曹魏势力中颇高,曹丕对魏讽十分看重,而且在延安元年的时候,刘备手下的将领孟达率众投降,所以曹丕对孟达甚为器重,任命孟达为新城太守,加散骑常侍,所以曹丕也得了一个好名声,当时的人们都称曹丕有“乐毅之量”。
虽然曹丕对为的魏讽与孟达二人十分看重,但是刘晔在一见这二人的时候,便认定了这二人他们必定会叛变,最终魏讽于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在邺城叛变;而孟达则于太和元年(也就是公元227年)与诸葛亮通信,意图叛乱不成。
所以在太和元年,魏明帝曹睿继位的时候,便再次进封刘晔为东亭侯,食邑为三百户,并且在次年,辽东的公孙家族发生内乱,公孙渊胁逼自己的叔父公孙恭让位,自立为辽东太守,所以刘晔向曹睿进言,认为公孙氏占领辽东很久了,而且自恃着天高皇帝远,虽然公孙家族早已经投靠了曹魏,但是在实际上公孙家族与曹魏之间的关系就好像胡族一样难以制约,甚至随时会发动叛乱,所以刘晔建议曹睿应该趁公孙渊立足未稳,出其不意的出兵讨伐,并且开设悬赏来引诱公孙渊的反对者前来协助,可能未必开战就能够完美的解决辽东割据的问题,可惜依旧是按照曹家的传统,最终刘晔的意见都没有被曹睿给接纳,公孙渊便于景初元年(也就公元237年)正式叛魏。
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曹魏势力的三代领袖都在一开始的时候喜欢忽视刘晔的意见,并且有意压低刘晔在曹魏势力中的地位,毕竟这个时候的刘晔已经算是前朝的汉室宗亲了,自然是会被有所忌惮的。
所以后期的刘晔开始变得八面玲珑,因此得到了曹睿的宠信与亲近,但是刘晔也多了一个坏习惯,那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有一次曹睿是打算攻伐蜀汉,朝中的大臣都说不可以,但是刘晔在私底下却对曹睿说可以,然后出去了就和朝臣又说不可以,因为刘晔也是艺高人胆大,说的时候都好像是真心的一样,所以曹睿和各个大臣都没有怀疑刘晔。
但是人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当时的中领军杨暨也是曹睿宠信的大臣,而且非常敬重作为三朝老臣的刘晔,不过这人却是最为反对曹睿伐蜀的大臣,因此刘晔在与杨暨见面的时候。也经常向他说不可攻伐蜀汉的理由,群体杨暨便以为刘晔一定会支持自己的想法。
结果到了后来,杨暨再次和明曹睿讨论攻伐蜀汉之事,杨暨恳切地进谏反对曹睿攻打蜀汉,结果让曹睿指责他只是儒生出身,不通军事,杨暨因此只能搬出一直反对伐蜀,亦是曹魏重臣的刘晔来劝告曹睿,但是曹睿这边却是一直听到刘晔说可以攻伐蜀汉,于是曹睿找来与杨暨对质,但召见时刘晔却不发一言。
这时刘鑫也不得不佩服刘晔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能力,在对质之后刘晔便再次私下去见了曹睿一面,刘晔一开始就指责曹睿不应该将伐蜀大计随意啊告诉其他人,更称怀疑蜀汉已得悉曹睿将要起兵来攻的情报,结果把曹睿给忽悠瘸了,曹睿更是因此感谢了刘晔一番,然后刘晔又去见了杨暨一面,一来也是指责杨暨不懂人情世故,对君主的进言太过于直率,本来应该要婉转地表达才是,于是杨暨也是十分感谢刘晔,不过这时也有人见到刘晔这样巧妙奉迎两方的所作所为,不由得甚为厌恶,于是向曹睿告发,并且建议明帝召见刘晔的时候,特地以与自己本意相反的意见来问刘晔,如果每次刘晔都表示同意的话,那就表示刘晔他是一直在揣摩上意了,后来曹睿就这么一试,结果果然如此,于是曹睿就开始疏远刘晔,刘晔作为一个聪明人,自然是知道事情的真相,刘鑫也不敢判断是真是假,刘晔在此时之后便因而发狂,在太和六年(也就是公元232年)因病改任太中大夫,不久出任大鸿胪,再两年之后再任太中大夫,不过这两个职位都算是闲职了,不过在这个时候,年事已高的刘晔便因病去世,被追谥为了景侯,也算是就这样度过了他可谓是传奇的一生,毕竟作为一个汉室宗亲,竟然成为了取代汉朝的曹魏三朝老臣,所以刘鑫也不知道自己该怎样来形容刘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