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节 玉琮(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wuxianliu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而有的学者认为,十天干起源于中国古代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比如,”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杜石然等则在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一书中,主张夏代已有十天干纪日法。

现在看来这个争议,可以定论了,己卯,泌伯于鄘,....。

鸮鼎上的‘己卯’两个铭文,可以证明,在夏代就有天干地支,并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环的纪年法。

己卯,陈东查过夏朝年号干支纪年对照表,禹23年,是己卯年,相五年是己卯,少康37年是己卯年,槐19年是己卯年,不降19年是己卯年,扃19年是己卯年,皋7年是己卯年,桀37年是己卯年,在夏代之前的年代也有己卯年记法。

鸮鼎铸于什么时候,泌伯是谁,泌伯,从字面上面理解,是封于泌的方伯,比如,夏朝前期,皋陶之子伯益的长子名大廉,被封于葛,建立葛国,封为夏朝方伯,史称“葛伯’,大禹时,寒国臣服于夏朝,被封为方伯,商族的部落首领成汤,在夏朝为方伯,......。

泌伯是被封于泌的方伯。

不管在《竹书纪年》,《史记.夏本纪》,殷商的甲骨文,等记载夏代历史的文献中,都没有泌的地方,也没有泌伯这个人。

现在,鸮鼎上清清楚楚记载了‘己卯,泌伯于鄘,获。令伊于作册般,曰:“奏于庸,作女宝。’

夏代的历史不是信史,大部分是根据《竹书纪年》,《史记.夏本纪》,《尚书》,马王堆帛书中的《春秋事语》、战国楚简中《国语.吴语》,《左传》等晚出文献记载的,隔了商、周二代,夏代没有文字纪录,很多现在我们认知的夏代的历史是虚构的,大部分夏代真实的历史,被掩埋在历史的废墟中。

夏代曾经有过一个泌的方国就是被掩埋在历史废墟中的真实历史。

历史记载的夏代的势力范围,对夏朝的行政区,世传为‘九州’,扬\州,沿于江、海,达于淮泗,也就是今淮河以南之江\苏,安\徽以及浙\江、江、西北部,陈东发现这座遗\址就是江\西北部。

陈东清点出的第三件带有文字,刻画符号的器物就是一件镇国国宝了。

这是一件玉琮。

对玉琮的尺寸,陈东用尺子测量了一下,高61.2厘米,上宽7.7厘米,下宽8.2厘米,比良渚文化中出土的玉琮之王还大。

玉琮的颜色呈乳白色,带翠绿褐红斑纹,玉材属于软玉系列的透闪石,它的基本造型为方柱体,中心对穿大圆孔,外方内圆,上大下小,上大圆象征天,下小和外方象征地,中孔穿的柱子为天地柱,象征天地之间的贯穿。

器身共分14节,每节四角雕成一简化戴冠人面或兽面神像,蛋圆形凸面作眼廓,线刻重圈为眼,中间以桥形凸面连接,和一条横凸块作鼻,凸块上也满刻横直线和云纹图案,既生动且富有变化。

琮的上端上部正中队线刻日月纹,这种日月纹应该是天上世界的象征,反映出先民对太阳、月亮的崇拜。

陈东注意到玉琮的细节。

古人每做一件事都很讲究,特别是玉琮这种祭天的大礼器,更是极为讲究。

首先,玉琮14节。

玉琮的节数反映一个宗族各个家族延续的世代数。

也就是说泌伯的宗族延续了14代。

第二,玉琮的每一节,除了人面或面神像,装饰纹图案外,还有一些文字以及刻画符号,与人人面或兽神像,纹饰凸面线条连接在一起,或一个文字,刻画符号,或2个文字,刻符号,或三个。

结合,玉琮节数的含义,陈东猜测,这些文字,刻画符号是一个宗族谱系图。

陈东将这些文字,刻画符号按照节数,1到14节,拓印在一张纸上,一共24个文字,或刻画符号。

然后,对照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查寻文献资料,寻问燕京大学的研究古文字的学者许方益教授。

花了1个星期时间。

解读破译了7个字。

从上到下。

玉琮第1节,两个文字或刻画符号,一个‘工’下面一个反‘八’字。

一个单人旁,甘没有上面一横,下面一个口,最后面一横。

没有破译出。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

>